用校史校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15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办学经验的长期积淀,是大学文化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得以展开的历史依据。校训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校史校训蕴含着大学发展规律和文化理念,不断启人新知,生成新的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校史校训既是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学校传统独特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体现,也是一个时期教育甚至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校史校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新的增长点、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校史校训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一是校史校训具有独特性。学校虽然都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但是每一所学校的校史校情不尽相同,其中蕴涵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千差万别,这注定了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方式的个性,以及教育效果的独特性。二是校史校训具有可复制性。校史校训中的故事、人物多为校友,其中的精神是学校办学精神积年累月的沉淀和发展。因为地缘、学缘的关系,师生员工对校史校训不会觉得遥远和陌生,相反是可效仿、可复制的。
相比其他德育内容和形式,校史校训教育在培养、塑造大学生思想品德过程中能促进价值认同,从而使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上海理工大学“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多维阐释。“信”“义”“勤”“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诚信、崇正义、尚敬业、讲仁爱的思想精华,也是学校师生对“信崇真理、义重仁厚、勤学实干、爱国敬业”的精神传承。
“思”与“学”为立校之本,体现了学校教育本质的回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恪守。“志”与“远”则意在立志、崇远,重在培育青年学子的学识抱负。校训从“为人”的角度倡导“信义勤爱”,让师生勇于担负社会责任,从“为学”的角度倡导“思学志远”,希望师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学术理想和社会价值。八个字的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学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通共融。其次校史校训教育用事实说话,易激发情感、增强体验,从而使教育效果具有稳固性。道德教育不是他人传授的结果,而是自己参与学习并积极体验的结果。校史校训教育将历史和现在发生过的真实、生动、感人的人物和事例呈现给今人,内容生动具体、亲切感人,所涉及的人就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所涉及的事就发生在周围,可以引发起大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推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