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校园的墙壁上一点“留白”吧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12
近段时间经常到一些学校参观学习,所到的学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校园文化氛围很浓厚,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欣慰之余,也隐隐有一种忧虑。在这些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为饱人眼球,其教学楼、走廊、围墙等墙壁上,满满的展现着校园文化的内容,几乎看不见白色的墙壁了。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传递教育正能量,引领全校师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极为重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它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和文化活动,能给学校师生以积极健康的影响和熏陶,陶冶其情操,健康学其人格,提高其素质,最终带动家庭和社会文化品质的提升。但是,校园特色文化的打造,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只是为了让人们一饱眼球,那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了。
首先,校园文化应彰显学校自身的独特魅力。一所学校彰显出来的校园文化,是依据学校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人文精神等因素,并在发展实践中探索并凝聚、升华出来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它演绎出的是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无形的能动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能促使学校在发展实践中走向完美。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要富有该校自身独特的特点,它凸现的是学校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底蕴,体现的是学校发展的精神追求。校园文化打造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追求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杂存,不能贪图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比如,打造“三省教育”文化,就应该围绕“省其言”“省其行”“省其德”“省其学”“省其能”等版块,设计相应的内容,教育引导学校师生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德、学、能”,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全面发展;打造“博爱教育”文化,就可以围绕“博其心、博其行、博其学;感受爱、播种爱、弘扬爱”等内容,引领学校师生在“博”和“爱”字上下功夫,让自己的内心、行为、学识变得更加广博,并充满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无限的爱。在视觉文化打造上,我们就应围绕特色主题文化设计版块,布置相应的内容,其他与主题联系不大的内容就没必要搀杂其中了。
第二,校园文化打造要注重隐形和显形文化的有机融合。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内,它彰显出的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它展示出的就是竞争力和品牌。要真正体现出它在内涵和外在的作用,就必须注重隐形文化(精神文化)和显形文化(视觉文化)的有机融合,传递由外而内的教育的正能量。大凡做教师的都知道,一堂课的教学,教师的讲授不能占满整个课堂,得给课堂“留白”——留给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否则,教师的讲授完全充满学生大脑,就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打造视觉校园文化也这样,不能完全铺满校园的所有墙壁,也得有“留白”——显露出白色的墙壁。否则,满满的墙壁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杂存,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充满人的双眼,充塞人的大脑,充盈人的心灵,人们就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样,你双眼还看得进去吗?你的大脑还装得进去吗?你的心灵还挤得进去吗?看不进去,装不进去,挤不进去,这样的视觉文化还有何作用?
学校校园文化不是为了支撑学校的门面,它是学校办学风格和办学方向的集中体现,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可能就有一个故事,可能就是一段历史的挖掘,可能就是一种人文底蕴的再现。它既要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激励、鞭策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彰显自己的特长,走专业成长之路,又要为学校教书育人指明方向,激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激励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学风和和谐的校风,要做到校园文化和师生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完美融合。
校园文化打造要因地制宜,切合学校自身实际,切忌公式化、口号化和泛滥化。我们要精心设计,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镌刻在楼道的墙壁上,镶嵌在走廊的栏杆上,让它与白色的墙壁、栏杆参差交错,疏密相间,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要“留白”,学生大脑要“留白”,在校园文化打造上,我们也要给学校的墙壁一点“留白”。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