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胖子不睡上铺”令人温暖的关怀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12
小张是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大一新生,身高1米73的他体重接近190斤。到了学校,小张惊喜地发现,自己分在了下铺。其实还不止他一个,比较胖的和比较高的同学都分在了下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学校首次尝试根据新生的身高、体重的BMI指数分配宿舍床位,力求合理,满足新生需求。(9月5日《扬子晚报》)
本来,大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了,生活早已能够自理了,对于他们来说寝室的睡铺位置属于一件小事,无需学校过分操心的——只要有一个铺就行,相信大学生不会苛求的。众所周知,肥胖及(或个子超高)的学生住在上铺,一方面他们自己上下床极不方便,而且体重大,对床的压力大,无疑会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他们的一举一动会会影响到下铺的同学的休息,特别是在夜晚,影响更甚。现在学校“根据新生的身高、体重的BMI指数分配宿舍床位,力求合理,满足新生需求”,这种对学生体贴入微的人性关怀,确实让人心里暖暖的。
想当初:高校评贫困生助学金让大学生上台“比穷”伤了多少真正贫困生的心;为开涮责任而让大学新生签“自杀免责条款””给多少人心中添堵;为了提升所谓的“就业率”,不交“就业证明”就不发毕业文凭,让多少就业无门的毕业欲哭无泪……某些高校一味强调规范化管理,不给人性化管理提供应有的土壤和空间,这显然是不得人心的。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校也应当与时俱进,在不断提升自身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努力增添学校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君不见:如今天津、上海、南京等高校在开学季为送子上大学的家长搭建“小帐篷”,并开起洗漱间,为他们提供免费住宿;南京理工大学对全校贫困生不用申请和公示就可以“偷偷”拿到补贴款,既体现了精准扶贫,也是对学生尊严的一种保护;安徽大学在期末考试考场集中安排在固定楼宇,及时发布不设置考场的教室和楼宇信息,供学生复习使用……所有这些举措皆是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重,让广大学生感受了充满“人性化”的关怀。
总之,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大学教育要注重人性关怀,注重培养受教育者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抗挫折能力,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注重个性和人性关怀的精神。这是我国教育实践经验教训总结的反思性结果,每个教育者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的。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