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课、听课和评课都是校长教学管理的一个断面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12
首先,校长的首要任务是让学校有属于自己的基因和“个性”。人常说,“三流的学校靠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需要领头者的精心培育。从日常运行和宏观发展的角度讲,在学校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师资、教育方针政策等必要的外部条件具备以后,学校办得怎么样,主要取决于校长。校长的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思想观念直接关乎学校的文化品质。校园文化是什么?看得见的大楼、大树和大操场是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的精神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进入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人的粗俗之气就会收敛起来。校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培育者,既要按套路出牌,又必须有超常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其次,校长应竭力唤醒、激发、放大教师人性内在的力量。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师生如此,校长和教师何尝不是呢?作为一校之长,熟悉教育教学,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是其守土之责。但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肩负伯乐的使命,需要激发“千里马”驰骋职业疆场。让教师真正爱校如家,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成就感,让学校充满活力。及时捕捉教师中的一些疑难杂症,鼓励老师们把真实的想法说出了,不怕观点偏激、不拘泥条条框框,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教师,建立成长档案,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添砖加瓦。关心爱护“朦胧期”的年轻教师,从“输血到造血”引领他们,成就他们“入格、合格到出格”;对于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师,唤醒与点燃他们心中潜藏的“活火山”;建立“骨干教师的蓄水池”,理解、宽容、矫正处于瓶颈期的中老年教师,帮助他们突围。通过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心”真正让校内教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