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信:名校考察,就应不虚此行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17
近日,笔者参观了几所名校,走进了课堂,还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办学经验介绍。那么,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虚此行?
所考察的这些学校,办学颇具特色,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然而,毕竟受到时间短等客观因素限制,对于学校的管理模式或者是办学特色,受考察学校更多呈现的是学校“做了什么”和“取得了什么成绩”,但无法全面地告诉参观学习者“怎么做”。
话说回来,即使受考察学校有足够的时间作经验介绍,毫无保留地告诉考察者“怎么做”,考察学校也不能照搬全抄。因为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传统,各校的办学特色都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作,即使学习了也往往无法复制。并且,由于学校所在区域、师资力量和生源差别等各种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即使复制了也可能是南橘北枳,成了东施效颦。
因此,考察者应当端正考察学习的态度,放下过多功利心理,这样才不会被“名校考察”迷了眼,在考察学习中患得患失,甚至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些名校光鲜亮丽的外表上。不可否认,除了那些不可复制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之外,名校在办学实践上不乏一些创新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有的甚至可以大胆“拿来”。
除此之外,名校考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校长保持创业激情。在考察学习中,能够开阔校长视野,敦促校长与时俱进,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在甄别比较中,让校长重新审视学校发展现状,正视自己学校与名校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发校长的创业热情。
名校考察的意义在于可以打开考察者的思维,激发校长的灵感。虽然无法洞悉名校管理内核,拷贝名校管理特色,但学习无处不在,名校的办学经验,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名校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名校之所以成名的因子,这些都有可能给考察者一些启示,甚至激发校长在办学实践上的一些灵感,让校长带回学校并付诸实践。
名校考察的意义还在于给考察者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外出考察学习,让校长从烦琐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再加上对名校的考察和学习,或多或少触动校长的心灵,这些都能够让校长冷静下来重新梳理学校的办学历程,认真总结办学实践中的得与失,思考和规划学校的发展,从而让校长重振旗鼓,以新的姿态和面貌带领教师再次出发。
虽然名校考察学习意义重大,但校长不可能经常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也不是提升校长专业素质的唯一途径。校长要改变学校现状,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关键在于校长个人要主动地学习。只有校长成了学习的主人,才能切实提升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才能让学校发展成为现实。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