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追求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知名度”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17
近日,腾讯教育与麦可思合作开展了一项3162人参与的“大学校长印象调查”,调查发现,有38%的大陆在校生不知道自己的校长姓甚名谁,29%的大陆在校生表示从未见过校长。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不知道本校现任校长的比例(44%)高于非“211”本科院校(34%),也高于“211”院校(21%)。
按理说,哪怕学生不了解大学校长的学术成就、个人性情,至少也应当知道他姓甚名谁吧。然而,校长的“知名度”严重不足,实在不应该。
校长的“个性”影响着每所高校的人文精神与个性特征,如果学生不知校长,只能说明校长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
虽然,高校的行政制度使得校长身兼教育者与官员双重身份,但学校教育与行政管理毕竟有天壤之别。行政管理重在依法依规,尽可能少留下“行政首长”的个人痕迹;而学校教育则应当体现校长的思想理念。如果校长跟学生缺乏交流互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不足,自然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正值毕业季,网上流传着许多高校校长的新闻,一些校长通过与毕业生互动而为人们所熟知。校长与毕业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校长体现文化个性、展示个人魄力、传递校园精神、传承校园文化的过程。一些校长的互动方式,也得到了媒体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比如,校长为毕业生留下“难忘记忆”的毕业照,为毕业生送去临别箴言,都是良好的互动形式。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校长所具备的思想精神。
作为高校校长,事务繁杂势所必然,但有的校长过多沉浸于具体事务,甚至热衷于对外交际,缺少真正的教育情怀,这恐怕是导致其在学生中“知名度”不高的重要原因。而据文章开头提到的调查显示,层次越低的高校,校长知名度越低,恐怕也不一定是因为层次高的高校校长更有水平,而是因为学校的话题性和校长本身的名人效应罢了。
在我看来,高校校长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扩大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知名度”,并将其列入履职日程。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