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不需要花架子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09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话说校园文化
狭义的理解,校园文化就是校园艺术教育和学生课余的文化活动。广义的理解,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社会心理、基本信念、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以及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长期在办学过程当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本质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还有一块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也可以包含在精神文化里。校园物质文化也可称为校园环境文化,它包括校园的建设、文化设施、校园的绿化等硬件设施。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文化、团队文化、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所以说,校园文化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气势。
校园文化包含哪些方面?一所学校的文化有硬文化和软文化组成。硬文化就是学校的物质性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硬件”。软文化就是指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校的软文化而不是硬文化,这一认识已为人所共知。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教学工作。的确,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形”人才,反过来也影响着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
误区二: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一些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误区三:曲解文化内涵而忽视校园现实。认为“文化”是个大概念,博大精深,一所学校搞文化建设只能是蚂蚁撼树,学校小天地既没有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殊不知“文化”一词有“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有人的社会活动,就有文化的建设与创造。
误区四:热衷庸俗功利而忽视人本情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把人生理想、人格完善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因而对校园文化建设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甚至迎合部分人追求时尚的心理,将校园文化建设庸俗化和功利化。另外,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个性,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内在有机的连贯性,更谈不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误区五:注重校内活动而忽视社会实践。一些学校校内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可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出现了“一头轻”的问题,不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间的内在联系。还有人担心学生禁不住社会上出现的以金钱名利为转移的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袭,就人为地制造“教育真空”。
三、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几方面
(一)加强引领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靠文化来引领发展,靠文化来凝聚人心,校园的精神要靠文化来提炼,校园的形象要靠文化来提升,校园的风气要靠文化来净化,校园的知名度要靠文化来传播。从目前温州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首要问题仍然是思想上不太重视。在有的校长看来,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之后才可以考虑的事情,有的认为必须有了充分的财力才能考虑,有的认为我们学校是新建的,校园文化需要有历史的沉淀。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另一个是雷同问题。比如说学校的校训没有个性,要么“团结、创新、拼搏、勤奋、求实、开拓、进取”,口号式的、符号式的,非常多。表面轰轰烈烈,实质空洞无物,有文化建设之名,无文化建设之实。
2.增强校长的文化领导力。当代学校管理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所以有校长提出:“一流的校长用文化管理,二流的校长用制度管理,三流的校长用脏话管理。”
(二)优化设计
1.整体性。一是从内涵来讲,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即包含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必须要用同步协调来推进。二是从环境、风格、特色来说,必须要注重统一性和协调性。有些学校建筑的风格不统一,颜色也不统一,没有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三是要牢牢把握主线和主题。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在学校历史发展的回望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当中,勾勒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并持之以恒、长期以往的坚持下去,用时间积淀出我们学校的智慧。
2.教育性。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突出教育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和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哪怕是校园的一条标语、一个图像、一座雕塑、一棵树,一草一木皆教育,都要体现育人的思想,真正达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参与性。校园文化好不好,合不合适,教师和学生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多从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来进行整体的谋划和设计。我们说要加强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力,但不是完全凭校长的个人的爱好来布置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强化校园文化的参与性。参与是智慧的集聚,只有参与才能广泛的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大家的智慧;参与有助于对文化内涵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参与本身也是一种育人。在参与过程当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4.高雅性。学生在校园里经历最重要的人生旅程以后,将以怎样的面貌和气质走向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的熏陶。要充分挖掘互联网在校园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成为校园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成为广大师生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三)彰显内涵
1.把握共性和个性。
校园文化的共性即是其普遍性,比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彰显“德育”的功能,这是一个共性的要求。学校是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自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宣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积极培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美好德性。弘扬“师道”精神也是共性要求。
2.重视传承和创新。
一是重视本地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观念、实施新制度、倡导新行为、盖起新大楼,这相对容易,但是要使文化能够成为师生举手投足之间的一种共同的气质,成为表征某个学校文化特征的一张名片,需要一种传承。莎士比亚说过:“三年可以造就一个富翁,三代造就不了一个贵族。”也就是讲文化需要传承、需要积淀。马云也曾说过,文化是企业的DNA,员工必须要坚持理想、使命感、价值观,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二是重视传统文化创新。没有传承,文化就会被割裂;只有传承,不敢创新,校园文化也没有生命力。所以,要既能尊重历史,做忠实的学校文化的“传递者”,又要不断吸收当代文化的营养,紧跟时代的变化,能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给以新的表现形式,发挥新的育人功能。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传承也是创新必要的前提,创新是传承的途径和升华。创新不是一种否定,创新是对历史的一种扬弃、一种发展,是真正的一种传承。但创新并不是说全盘去否定,现在有些校长一到某个学校,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肯定不行。浪费钱财、追求高大上的校园文化宣传布局,实际就是中看不中用花架子。
3.打造特色和品牌。
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最忌讳的就是“千校一面”,一定要彰显每个学校的个性创造力,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让创造个性、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只有这样学校才有活力。形成“一校一品”的文化特色,最终打造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学校,形成“开放性、多元性、个性化”的品牌学校。
4.凝聚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形式,一般包含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使命、办学目标、办学要略、办学特色、办学精神等等各个方面。当前,我们特别需要认真总结学校精神,科学提炼学校的“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在校园文化的特色上下功夫。
5、落实学生行为建设。
一是着力于诚信教育。二是主张自主教育。三是加强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应懂得感恩。因为懂得感恩的学生才知事、懂事、理解与尊重人。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心教育。此外,还教育学生要懂得对环境的感恩,懂得珍惜环境,树立绿色环保意识。注重好学力行。教育要学生以学为本、要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体验每天有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6、加强安全防患宣传教育。
以班队会、健康教育课、集会强调、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增长了安全知识,增强了自我防护能力。利用班队会进行学生疏散演练。加强疾病预防。坚持每月2次环境消杀工作,阻断疾病传播途径。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镶嵌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融化在师生生命血液里的,并影响师生终身发展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它往往分布于学校的各个场所、人群和事件当中,由不同的校长主持、在不同的时段来建设。天生具有“确定之中有不确定、有序之中有无序、简单之中有复杂、有限之中有无限”等特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持续建设和持续发展。学校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考虑到教职工和学生需求,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不但校园文化搞得有声有色,而且师生也会用心去爱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师生满意了,校园文化才真正起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富有情感。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