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源中也有“教育富矿”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20
近,笔者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作者到儿时上学的母校拜访时,发现那棵曾经给他和儿时伙伴带来荫凉和无尽欢乐的百年合欢树因学校建设新教学楼被铲掉了,为此作者很是惆怅,并且发出了善待学校历史物证的感慨。笔者也有文章作者相类似的境遇,前段时间到一所农村学校调研工作,发现被电铃取代的铜钟竟扔到了垃圾堆里,让人觉得实在可惜。
近年来,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我们学校自身,尽管都在强调示范性中小学建设或创建,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物质建设,过多追求学校校舍“富丽堂皇”和内部配套设施的 “高大上”,而往往忽视了学校内涵建设和自身传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校园文化基点和载体的校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无情的被忽略了。
一些学校对校史资源不重视,一方面表现在对没有善待学校的历史物证,如文章一开始就提到学校百年老树、被淘汰的铜钟;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管理者没有对学校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更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提升,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形成辐射性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一个学校的校史资源应该是这所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一座育人资源丰富的“教育富矿”。一所学校的校史资源对师生有着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滋润人的心田,净化思想,提高精神境界。笔者所在的县的第一中学就很好地发挥了校史资源的育人功用。作为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学校管理者成立了校史展览室,一些曾经的老物件如,老铜钟、老教具、第一届学生的档案等等都被请进了展览室,同时他们还对自身的历史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提升,并形成文字和图片,张贴在校园的走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学生流连其间,自然受到一种感染。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尚没把校史资源育人功用的老学校,尽快对学校自身历史和学校传统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提升,把校史资源的开发合和利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发挥其重要的育人作用;一些新建学校,应注意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重要历史物证的收集和办学传统的提炼,为学习历史积累宝贵材料。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发展的历史,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只有珍惜自身历史,并把它作为当下学校建设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才会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和强劲发展力的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