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6
近些年,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很多新校区由于面积大,容纳学生人数已远远超过老校区,这就迫切需要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与校区的整体发展相适应。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虽然新校区的规划建设中都或多或少地考虑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使学校历史沉淀、文化发展得以体现,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新校区人文精神传统的继承缺乏,特色不够;第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第三、新校区的建设过多的关注建设园林景观的物质建设,缺乏物质与精神的全盘考虑;第四、新校区学生活动有缺乏趣味性、低层次重复以及期望高品质的需求。此外,很多大学的新校区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学城。大学城往往又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聚焦点,使大学城原本应具备的教育属性和学术气息,被其他的商业属性所取代。要克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已存在的,必须加强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建设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克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于建设与新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深刻思考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什么,特色是什么,在继承和发扬上对未来的发展是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可行的方法和建议,继承和发扬老校区优秀的、具有特色的光荣传统。要加紧塑造新校区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内涵,是学校师生员工在从事各种校园活动时及其特有的生活方式中体现出的思维活动和共同的心理状态,是师生员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与生活等方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师生们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校园精神是一种群体意识,又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校园精神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存在形式之一。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要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关键。教师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紧紧把握着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思想、文化、价值等方向的导向。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坚持正确的方向,确保校园文化健康发展。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传承原有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只有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得到创新,进而升华提炼出高品质的校园精神。
大学新校区怎样建设校园文化
结合新校区的自身特点,着重在制度、载体和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培育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特色。在继承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的同时,新校区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新建校园的可塑性,以创新的理念来创建和发展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
总之,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对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老校区校园文化是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基础,新校区校园文化是对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汲取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精华,继承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科学文明的主旋律,结合时代要求,在更高层次上丰富和发展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立博大、深远和影响力强的校园文化,从而使各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校园文化不因异地办学而湮没,促使人才培养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