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的协调统一性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6
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物质形态的表现,具有感染育人的功能。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已成为各个学校提升品牌、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质量、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现众高校面对激烈的竞争首选的解决方案。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人文特色、行为规范、办学理念、文化品味、审美取向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为引导高等职业学校走正确路线,树科学发展观,教育部对高等职业学校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要正确地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路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型、建设型、管理型、服务型、实践型、操作型市场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精英人才;二是要求各省市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一流的教育的学校,一流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人文的校园环境,科学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与服务、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质的办学条件上。这一定位要求,严格围绕校园建校使命,对抵制高等教育盲目招生盲目攀比盲目开设专业,一味着眼招生盈利忽略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在实际办学中,不少高职院校在自身定位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是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本科化,盲目求大求全求升格,忽略了办学的宗旨是教学育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效仿本科院校,忽略了自身是否具备开设此专业课程的师资力量、办学资金、教学设备环境等等;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不明确,特点不突出,专业优势不明显,品牌效果较差;三是不少学校片面理解“以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不结合学校的实际,盲目追赶热门专业,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得上,导致各学校专业雷同,整个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供给大起大落。因此,高职院校应SWOT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劣,仔细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科学预测专业发展趋势,找准自己的定位,设计学校长期发展的品牌路线,以此为基础,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将学校的正确定位理念物质化,让学校的建筑、园林、水境、雕塑、实验场馆、校园标识等物质形态,都要围绕学校定位来设计建设或改造,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从置身的环境中感受到学校独特的魅力,在特色的环境中自主实现精神文明,道德素养的培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流教学。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