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05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始终贯彻知识文化的学习和思想品质的培养相互结合的原则,文以载道,教书育人,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君子。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是教育工作的未来的重点之一。学校应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一、核心价值观和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
2014年教育部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2015年教育部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都做了动员和部署,不仅征集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德育课程,更重要的是唤起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德育教育的场所”,大教育、大德育的理念以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借此打造自身教育特色,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为学生的成长创设独具匠心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学校的文化墙、校刊校报、校园景观、文化雕塑、校史陈列、校园网网页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设计,改造提升,使其既有文化积淀,又有时代气息。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风,如遇春雨,文化品位、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明行为,得以发展和提升,从而收到“不言之教”的教育效果。
三、核心价值观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利用校园广播或电视台播放新闻、音乐、散文、故事等;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读书征文活动;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组织艺术节、人文节、科技节活动;组织学生外出,开展“红色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等研学旅行活动……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