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运动会该如何“变脸”才会受学生欢迎?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25
昨天,拜读了胡欣红老师的《校运会“变脸”不应止于开幕式》一文,受益良多,很受启发。最近一段时间,我也参加了几个中小学召开的秋季运动会,发现在学校运动会组织过程中普遍存在运动项目单调、偏重竞技、参与面窄问题,而且这种形式十几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有一种为“运动会而办运动会”的感觉,影响了中小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热情。
中小学校的学生运动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活动育人”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对学生健康体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运动会这张“老脸”不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育人功用的发挥。
哪么,校园运动会该如何“变脸”,才会赢得学生的欢迎呢?我以为:首先,应改变以往校园运动会限制人数、限制比赛项目、忽视群体性的状况,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运动项目、制定比赛规则,选取参与面广、可造作的项目,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应淡化竞技体育观念,注重过程参与体验,根据学生身体特点、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引入学生喜闻乐见、时尚的体育项目,让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通过参与体验到成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最后,不妨在校园运动会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主题演讲、体育图片展览等,让学生了解历史体育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强化健康第一的意识,培养终生体育运动观念,从而让学生更自觉、更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中来。
校园运动会其实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竞技项目的比赛,还应要充分展示出体育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兴趣,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和兴奋感。笔者期待中小学都能“变”出一个以健康第一为基点,以全员参与为特征,以快乐趣味为形式,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新面孔”运动会。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