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为何在校歌中找不到“归属感”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24
前不久,和一位厦门大学毕业的同事闲聊,他说,毕业快10年了,厦大的校歌却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每有闲暇总是哼唱,但一点都不腻,校歌的旋律永远也忘不了。
有人说,校歌是一种文化,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熟悉的校歌,总会在脑海重游校园,找回那份“归属感”。然而,在基层的中小学校校歌的创作和传唱却不尽如人意:一些学校不但没有校歌,即使有校歌的学校校歌歌词同质化严重,雷同度高,而且也没有让学生广为传唱,导致了学生对校歌的认同度不高,校歌成了学校中可有可无的摆设。
其实,校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不仅有利于塑造师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还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突进的校歌,其创作和演唱应当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并且把它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它打造成学校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把校歌打造成学校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就要求已有校歌的学校,要努力对校歌进行提升,提炼,使校歌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精神和特色,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广大学生会唱、爱唱校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没有校歌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力量进行创作,在创作校歌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校园文化进行研究,要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要有远见,要反映出校园的文化追求和理念,避免出现空洞口号化的歌词倾向,这样写出的校歌,才能体现它的校园文化,才有传承性。
在笔者看来,一些学校的校歌之所以传唱至今,就是因为学校在校园文化巩固和传承上做得好。作为学校切莫把校歌打入“冷宫”,成为学校中可无可有的摆设,应当做好校歌的普及、推广工作,发挥其替代的育人功用,让校歌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归属感”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精神的一张“给力”名片。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