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外在和内在美的和谐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6
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极大程度的反映校园的实力与形象,其设计需要融合艺术色彩凸显厚重文化底蕴,按照艺术的风格建设园林校园,和谐统一校园自然环境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园林校园外在美,外在美是客观的综合的感受,是因人而异,但是美确有其固有的物质属性的特色,即美的本色和原色,这是构成美的客观条件,是构成美的基本元素,也是构成美的物质形态。所有自然美都是依附其物质形态而存在,都无法脱离其特有颜色、形状、曲线等物质属性及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性质。因此,在园林校园的构建中,必须考虑形式因素,如建造物的外形、光线的梦幻、色彩的瑰丽、线条的流畅等,以塑造出心旷神怡的客观视觉外在美。
园林校园内在美,内在美是主观的综合的感受,是事物所透析出来的独特气息,如事物的品质、事物的品位、事物的精神与风貌等,如菊之高雅、松之挺拔、荷之清雅。之所以将自然景物和人造景观统称其为文化,正是因其内在的品味、精神与风貌的彰显。如若园林建设缺少这种内在美所透析灵性与内涵,则必然让人观之无味,无法满足人们所追求的美学境界。园林校园建设也需让静态的自然景观动起来,流水吟唱,高山放歌,乱石雕塑,砖瓦言辞。静态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所谓的种种树、栽栽花,而是放眼人文景观的塑造,将校园天然的、人造的自然环境融入文化气息折射出特具理想、特具积极的氛围。
园林校园的和谐美,一是校园环境结构和谐美;二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自然环境结构布局合理科学,特色规划,如布局可以采用黄金分割率这一美的原则。所以,校园环境的规划布局、场地的设计划分、亭台楼阁的雕梁画栋等方面,都要以美的科学来进行,任意的搭配设置是不可行的。园林校园中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校园中,中西文化在此激励的碰撞,多元文化膨胀所引起的各种美学元素必然会反映到学校园林环境的建设之中,故此,中外文化在学校自然景观上的和谐建设问题也是园林校园的考虑点之一。
综上所述,营造静态校园文化,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美与和谐的问题之上,要真正打造所倡导的文化,还需要完成“审美客体创造审美主体的程序”。只有如此,静态校园文化才算是有血有肉、有实用价值的文化。学校要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利用自然所赠予的环境资源,充分发挥其建设静态校园文化的功能。同时,在维护校内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道德培养、纪律教育和法制灌输等,也可宣扬校园名人名胜对师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导。还可以借用小河流水、花草鸟语等资源,对学子进行科学文化教育。为此,自然园林环境方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静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