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华腾恒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关于华腾
是一家专业从事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公司。我们始终秉持对学校文化事业的满腔热忱,坚持不懈的为客户提供优质而全面的服务。多年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设计、技术、工程人员。以优秀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制定出一整套体系完善的服务流程。
华腾案例
我们以学校教育特色为出发点,运用新颖独特的设计手段,将学校自身文化特征以艺术化的形式传达于学生、家长、教职工乃至社会!为学生营造更具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更优质便利的工作环境、为学校提升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教育环境资源,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华腾业务
我们提供景观设计、功能教室、专业教室、走廊文化、楼道文化、标识系统、主题门厅、展览展示、活动策划等多项校园文化建设的项目。
华腾新闻
包含华腾恒弈最新的公司动态、行业内的最新资讯和华腾恒弈的独特见解与介绍。
联系华腾
北京市大兴区绿地中央广场。

用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7

  校园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办学理念承载着一所学校昨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和明天的理想。一所学校的文化及建设再复杂,终归在一个系统内,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实施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因此,用办学理念引领是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删繁就简,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本思维和原则。    

    近两年来,我们遵循“用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思维和原则,着力创建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文化,依靠“整体化、课程化、过程化”的主要建构方式使我们的学校文化逐渐呈现出活力。

    

    一、整体性建构

    学校文化有一部分体现为墙壁文化,往往与学校核心价值文化相关联,因而墙壁上写什么,怎么写,谁来写就不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我们的办法就是在学校办学理念这个“魂”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思维、整体谋划。

    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自己提出了“四个问题”进行追问,这“四个问题”是“人是生活的人吗”、“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吗”、“学校是生活的学校吗”和“学生是生活的学生吗”,通过追问,我们确信“人的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展开过程”,进而确信找到了学校教育的原点——人的生命。

    

    追问还促成我们从“六个方面”解读生活与教育:即追求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要亲近自然;追求规范的生活,规范的生活就是要触发自觉;追求民主的生活,民主的生活就是要培育自主;追求仁爱的生活,仁爱的生活就是要激发自省;追求互动的生活,互动的生活就是要生发自信;追求创造的生活,创造的生活就是要促进自强。”这样的解读使实小的个性化的生活内涵从包罗万象的生活概念中清晰凸显出来。


    一个学校文化的系统建构,还应该包括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等。“校风”应该怎么提?其思维的起点是:校风是什么?校风是学校师生共同呈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它既是一种要求又是一种状态,因此,校风的提法需要既有原则性还要有一定的描述性;其思维的落脚点是:校风是对谁说的?是对全校师生说的,因此,校风的提法还要切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其思维的核心是:校风必须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办学理念进行更加生动的解读。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当生活的学生,做自己的主人”的校风。


    我们拟定的校训是“读活书,做真人”,这个校训是否与办学理念等相关联,我们想看一看老师的看法,有老师一边读着校训,一边背诵着陶行知的教育名言,一边寻找着生活教育的根;有老师议论,“活书”就是生活中的生动事件,一个受教育者身边的事件,一个彰显现代生活的事件,一个孕育未来生活的事件;有老师认为“读活书”就在于引导孩子读自己想读的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读书等等。从老师这种解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校训与办学理念等从形式到本质的关联。


    我们认为整体建构在于关联,我们探索着这样关联,并对教风、学风、办学途径等逐一进行推敲与解读。我们拟定的教风是“善研、乐教、爱学生”,学风是“善学、乐群、爱生活”。提出的办学途径是“构建探究合作的教师生活、打造研究型教师,构建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体验生态德育,构建互动生成的课堂生活、体验生命教学,构建开放有序的校园生活、营造生活校园”。最终要实现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值得依赖和回味的生活家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根基和国际意识的现代公民”。


    这样的整体性建构,实质上是我们反复找“魂”、识“魂”、建“魂”、定“魂”、信“魂”、用“魂”和强“魂”的过程,是从理性层面演绎牵“魂”以动学校全身的过程,是实小人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育哲学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我们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多了一种理论的依靠,多了一份实践的自信,我们自信我们的办学理念等系列价值文化可以上墙,可以公开于众。


    二、课程建构

    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办学理念的基本方式。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考虑到它的课程特征和课程价值,课程特征就是结构化,课程价值就是育人价值。

    其一,课堂文化结构化。课堂是实施课程和办学理念的主渠道,课堂文化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它集中体现出学校文化对学校主流价值的推动。从符合儿童的实际生活需要和生活秩序来安排教育的内容和秩序,我们着力创建“六化六感”的课堂文化,这就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给学生以时代感;教学内容生活化,给学生以真实感;教学过程活动化,给学生以体验感;教学活动结构化,给学生以建构感;教学关系民主化,给学生以公平感;教学角色互动化,给学生以主体感。”

    其二,环境建设结构化。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校门、操场、楼道和教室环境,其环境布置要兼具“育德、启智、品美、健体、怡心”等功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资源。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相对有序,主题明确。例如校门广场周围,按一定顺序呈现学校主流价值文化,关联校门行为,从而展开《我是实小人》的主题课程。再例如以教学楼走廊文化来引导学生生活,我们以《善学、乐群、爱生活》为主题展开课程,一号教学楼有四层,从一层到四层每层楼分别对应“愿学、勤学、会学、乐学”;二号教学楼有三层,从一层到三层每层楼分别呈现:“乐于交往、敢于担当、善于合作”;而“爱生活”以“生活之星”的课程内容,分布于每个教室走廊外墙,来彰显学生应有的个性生活。

    二是环境建设与校本课程同步开发。就拿我们在学校诗韵走廊文化建设的尝试来说,漫步于其中,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诗歌本身的魅力,从诗歌的选材上看,它紧扣小学语文古诗积累80首,并适度拓展,除了为师生提供吟诵的材料之外,还能从上面的“读一读,读出诗的韵味”,“试一试,和同学找相同主题的诗”等不同的问题中,获得学习诗的方法。这是一处文化的景点,同时又兼顾小学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它是一处师生课间活动的场所,更是一个生活的课堂。

    三是校园文化与当下师生生活互融。如我们在操场上构建的中华传统美德长廊,伫立这里,我们首先要让你体味到故事的精彩,从“讲故事”到“懂道理”,引导师生过有体验的道德生活。一种美德的概念我们用一个典型人物来引入,然后迁移到现实校园中师生身边的例子上。一种生活行为的界定和解读我们从关注生活中的德育小现象,到提出“生活中有哪些是我们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彬彬有礼、礼尚往来、识礼知书,这些成语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待你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等校园生活的“真问题”。通过设置“守礼”、“惟义”、“倡廉”“知耻”、“尽孝”、“守信”等一系列校园活动来磨砺学生的德行。在这里不仅有传统与现实的相融,还有“过”德行生活的引导。


    三、过程性建构

   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既是学校文化不但丰富完善的过程,也是学校中每一个参与者深入学习与理解的过程,是人与物、人与文化碰撞相融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办学理念把办学总体规划为一种学校生活过程,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之中进行,培养生活的人,经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提炼出支撑生活走向美好的人的学校文化。

    就拿实小构建“善研、乐教、爱学生”的教师团队文化来说。“课堂教学达标”是过程;“说教材”是过程;“行政蹲点”是过程;“名师工作室”的创建是过程;“两促”是过程;“小现象,真问题”的研讨是过程;“办学思想解读”还是过程。如果没有了这些过程,“善研、乐教、爱学生”构不成故事,也就没有了学校追求的文化。

    故事一:“?”引发的头脑风暴。

    有一次我们突发奇想,想在校门广场的石上刻上一个“?”。由于这个想法比较大胆,于是给杨局、袁局、郭局打电话,往往返返,有时电话仅隔一分钟;请佑军院长上门,不分白天和昼夜;和东山、廖军校长小聚,话题还是“?”。学校内部也不平静,老师们在“德繁博客”中发言多达几十条。我们需要肯定、需要认同、需要论证。

    由“?”引发的话题,引起了杨局长的高度关注,他再次走进了学校,他给我们送来“善学、乐群”的学风及解读,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习,学习乐趣的生长在善学,学习生活的孤独源于没有好的伙伴等等。佑军院长又上门了,为我们解读办学理念进行指导,办学理念的解读侧重于对办学主流价值的理性论述,而校风的解读偏重于对办学主流价值的感性描述等等。从他们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们感受着学校文化建设所需要责任和理智。

    “?”是梧桐树,梧桐树下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给我们书写校训的寒柏先生来到了实小,他一边品味着学校的十多幅书法作品,一边感慨“实小以名人的书法记录着这个学校的发展现实。”有家长给校长打电话,要求进学校读一读自己的儿子“发表”在植物导读牌上文章。有老师主动给出门在外的校长汇报,对邵华课的评课活动,都到晚6点,老师们发言正酣,硬是不让彭院长离开。还有老师讲,湛涛教研员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是梧桐树,有研究的问题,才能引起思考和研究,才能引发争论和关注,每一次的争论和研究都会把办学理念、学校的价值追求等等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问题都会被翻出来反复引用、推敲和深化,这是多么宝贵的文化建构啊。

    故事二:谢进现象助生了名师工作室。

    “走,我们听谢进老师的课去。”来自老师自发的号召就是有力量,全校当堂没有课老师都来听课了。也许有人认为谢老师是名师,他不是,而是一个近十年来没有上公开课的老师,是实小实行抽签与指定相结合、荣辱小组内捆绑的方法,被指定上公开课的老师。

    谢进上课是成功的,老师有反思,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不仅要有课题和活动,还要有实体,更要有“鲶鱼”教师的引领。

    学校有决定,创建“名师工作室”。名师从历届获得区级及以上的“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中产生,并以教师的名字命名;“名师工作室”以研究问题和项目为实体,有“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和“研究项目”是组建“名师工作室”的首要条件,至少有2名其他教师加盟是组建“明师工作室”的必要条件;有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是组建“名师工作室”的充分条件。

    当下,名师工作室正在发挥作用,“胡元勇工作室”主办实小《生活教育》杂志,在“两比”活动中,他们以“上门家访,一种传统教育方式的回归”为主题,和教师闲谈家访点滴,挖掘家访亮点,向教师推荐叙事案例,交流写作技巧,征稿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家访研讨的过程。“刘萍工作室”接受了“备课改革”的任务,他们“一课五备”,为教师提供参考案例,引领着学校的备课改革。“甘传慧工作室”主持“作业研究”,他们坚持分期设计教师下水作业,倡导教师每月做一份作业,批改、评讲到位,教师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作业的结构化,减轻了学生作业的负担。“赵娟工作室”以背诵古诗为己任,正在研究如何借助“诗韵走廊”阵地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人人背诵古诗80首。

    故事三:受益的是学生。

    近期,《中国学校体育》刊摘实小人的文章——《诗意流淌,灵性飞扬》,说的是我们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由六部分组成,即:集合(教室门前集合)、紧急疏散(下楼梯)、直臂行走(进操场)、花巴掌、集体舞、跑操。

    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它是破解当下学校面积小而学生人数多、体育活动难以展开难题的范例,孩子的完整生活在于学校对办学难题的破解;有人讲它是“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孩子的兴趣与激情从他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生发;有人说到活动的内容设计,赞赏健体功能与育德、启智、品美、怡心功能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实在在;有人看到孩子精、气、神,感受着一所学校的学生气质——健康、活泼、诗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简简单单。

    学校内部也在反思,学校教育理应给孩子完整的生活,保证孩子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时间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受益是学生。

    一所学校文化的规划与建设,显示出这所学校办学的境界与品位。学校文化的建构过程,使学校文化得到了深度挖掘,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得到了系统培训,教师思想得到进一步统一,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也得到进一步明确。学校文化建设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化本身,他的价值必将在学校发展史上反复发酵,成为学校发展的隐形助力。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华腾恒弈

校园文化建设

上一篇:上一篇:浅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办学理念 下一篇:下一篇:生活德育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咨询:010-82830838

热线:18510481199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北京华腾恒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Power by DedeCms